无痛性便血
特点:排便时滴血或喷血,鲜红色,附着于粪便表面,不与粪便混合。
诱因:便秘、腹泻、久蹲厕所后易出现。
痔核脱出
Ⅰ度:仅便血,无脱出。
Ⅱ度:排便时痔核脱出肛门,便后自行回纳。
Ⅲ度:脱出后需用手推回。
Ⅳ度:脱出后无法回纳,可能嵌顿坏死(剧痛!)。
黏液分泌和瘙痒
长期脱出导致肛门潮湿、黏液刺激皮肤,引发肛周湿疹或瘙痒。
肛门不适感
肛门边缘有柔软肿块,排便后擦拭不净感。
疼痛
血栓性外痔:突发肛门剧痛,皮下紫黑色硬结(血栓形成)。
炎性外痔:红肿热痛,触碰敏感。
异物感
肛门边缘可见皮赘(结缔组织外痔),可能影响清洁。
同时具备内痔和外痔的症状:
便血 + 肛门肿物脱出 + 疼痛/异物感。
严重时痔核呈环状脱出,可能嵌顿坏死。
嵌顿痔
脱出痔核卡在肛门外,血液回流受阻,导致肿胀、剧痛、坏死(需急诊处理)。
贫血
长期慢性失血(便血)可能导致乏力、头晕,血红蛋白下降。
便血频繁或量大(如连续喷血);
痔核脱出无法回纳,伴剧烈疼痛;
肛门肿块突然增大、变硬、发紫(血栓);
发热、肛门坠胀感(警惕感染或脓肿)。
痔疮症状易与以下疾病混淆,需专业检查排除:
肛裂:便血伴排便刀割样疼痛,可见肛管裂口。
直肠息肉/肿瘤:暗红色血便、里急后重感,肠镜可确诊。
直肠脱垂:黏膜环状脱出,无痔核分叶状表现。
建议:出现上述症状时,尽早到肛肠科做肛门指检或肛门镜确诊,避免误诊!